你是否曾好奇,為什麼同樣申請借款,有人能核准 50 萬,有人卻只拿到 10 萬?借款額度的高低,其實取決於多項評估因素。銀行與融資公司在核貸時,會綜合考量申請者的收入、信用評分、負債比例與還款紀錄等資料,藉此判斷「可借金額」與「風險等級」。本文將完整解析借款額度的計算原理,讓你了解影響核貸的關鍵,並教你如何提升額度、爭取更好的借款條件。
借款額度的核心:風險與還款能力
銀行或融資公司在核准借款時,最關注的兩大要素是「風險控制」與「還款能力」。 簡單來說,金融機構會評估你「有沒有能力還錢」以及「願不願意準時還錢」。 若你收入穩定、信用良好、負債比低,就屬於低風險族群,可獲得較高額度與低利率。 反之,若有遲繳紀錄或收入不固定,系統會自動下修核貸金額。
影響借款額度的主要因素
以下是決定你能借多少錢的五大關鍵指標:
1. 收入水準:收入是評估還款能力的基礎。銀行通常會核准月收入的 10~20 倍為最高借款額度。
2. 信用評分(Credit Score):信用評分越高,代表風險越低。一般建議保持在 750 分以上,才容易獲得高額核貸。
3. 負債比(Debt-to-Income Ratio):每月負債總額占收入比例若超過 50%,會被視為高風險,影響額度。
4. 工作穩定性:任職時間長、公司規模大或具公職背景者,審核會更容易通過。
5. 信用紀錄:若有遲繳、呆帳或聯徵查詢次數過多,銀行會降低授信金額。
額度計算範例說明
假設申請人月薪 5 萬元、信用良好、無其他負債。銀行通常可核准約月薪 15 倍的借款額度,也就是約 75 萬元。 若有車貸、學貸或信用卡債,每月固定支出 1.5 萬元,則實際可借金額會被下修至約 50~60 萬元。 這樣的計算方式雖非絕對公式,但能作為借款前的概略參考。
不同借款類型的額度差異
不同的借款產品,其額度評估邏輯也不相同:
● 信用貸款:以信用分數與薪轉為主要依據,最高可達月薪 20 倍。
● 房屋貸款:依不動產估價而定,最高可貸 8 成。
● 汽車借款:依車齡與市價計算,通常為估價的 6~8 成。
● 小額借款:適合短期週轉,額度介於 1~10 萬元。
● 企業融資:根據營收與現金流核定,額度可遠高於個人信貸。
提升借款額度的實用技巧
想提高借款額度,不必等到被拒絕後再補救,事前準備更關鍵。以下幾個方法能有效提升核貸機會:
1. 定期查詢並維護聯徵紀錄,確保沒有遲繳或呆帳。
2. 若有多筆貸款,可整合成單一低利方案,降低負債比。
3. 申請前三個月內避免頻繁查詢信用,以免被判為高風險。
4. 若無薪轉,可提供稅單、保單或資產證明,作為收入佐證。
5. 可從小額開始借款並準時還款,累積良好信用紀錄後再提升額度。
常見問題:為什麼額度比預期低?
若你的借款核准額度低於預期,原因可能包括:
- 信用查詢次數過多,系統認為你急於借錢。
- 收入證明不足或來源不穩定。
- 現有負債過高,導致可支配收入不足。
- 聯徵報告中有異常紀錄(例如代償、遲繳或停卡)。
解法是重新調整申請條件,或改申請適合你條件的小額貸款產品。
結語:了解額度邏輯,借款更有方向
借款額度不是隨機決定,而是根據你的信用、收入與財務習慣綜合評估。 只要了解背後的核貸邏輯並持續改善信用紀錄,就能逐步提升額度,爭取到更低的利率與更高的金額。 記得:借得多不如借得巧,懂得控制風險與規劃還款,才是真正的理性借貸之道。


